当前铜价基本面确实处于多空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分析师关于“创历史”的判断需结合供需、政策、库存等多重维度综合解读: 一、供应端:短期扰动与长期瓶颈并存1. 矿端增量不及预期 2025年全球铜矿增量预计仅28万吨(同比+1.44%),远低于年初预期的50-60万吨。主要原因包括: 品位下滑:全球铜矿平均品位从2000年的1.0%降至2023年的0.6%,新增矿山多位于成本曲线右侧。 生产扰动:非洲第一大铜矿卡莫阿-卡库拉因淹井事件减产15-20万吨,产量指引下调至37-42万吨;智利2月大规模停电导致多座矿山停产。 政策风险:美国要求2027年起25%本土铜原料留销,可能限制全球废铜供应。2. 冶炼端利润承压 铜精矿加工费(TC/RC)跌至-60美元/吨的历史低位,冶炼厂零单亏损超2500元/吨,但中国冶炼厂通过废铜替代维持产量增长,1-5月电解铜产量同比+11.09%。不过,废铜进口受美国关税限制,下半年供应增长可能受限。 二、需求端:结构性分化与政策扰动共振1. 新能源需求强劲但短期透支 - 电动汽车(单车用铜80kg)、光伏(单GW耗铜90吨)等领域需求增速超预期,2025年全球新能源用铜占比或达18%。 - 但中国上半年消费前置导致下半年边际走弱:家电国补退坡、光伏抢装结束、房地产竣工低迷,预计全年消费增速降至3.2%。2. 美国关税引发供应链重构 特朗普政府于8月1日起对半成品铜材加征50%关税,豁免精炼铜及原料。此举导致: 短期价格巨震:纽约铜价单日暴跌18%,COMEX-LME价差从1000美元/吨收窄至平水。 库存转移逆转:此前流向美国的25万吨铜库存可能回流,加剧全球供应过剩预期。 长期产能博弈:美国要求2027年起本土废铜留销比例逐步提升至40%,倒逼冶炼产能本土化,但新厂投产需数年时间。 三、库存与市场情绪:极端低位与多空分歧1. 显性库存处于历史极值 - LME铜库存从年初的27万吨降至7月初的9.4万吨(两年新低),8月1日回升至13.82万吨仍处低位。 - 中国社会库存从3月初的高点下降20万吨,但7月环比增加9%至14.4万吨,反映淡季需求疲软。2. 分析师观点两极分化 短期看空:高盛认为中国需求萎缩6%、非洲供应超预期,铜价将因过剩进一步下跌。 长期看涨:中信建投、瑞银等机构预计2025-2027年全球铜市持续缺口,2025年底LME铜价或达10,200美元/吨。 四、宏观与金融属性:降息预期与美元博弈1. 美联储政策摇摆 市场对2025年降息次数预期从3次下调至1-2次,但9月降息概率仍达94%,美元走弱(指数跌至97.28)支撑铜价金融属性。2. 地缘风险溢价 俄乌冲突、中东局势紧张推升避险资金流入,铜作为“工业金属+避险资产”双重属性凸显。 五、历史对比与未来情景推演1. 价格位置与波动风险 2025年7月纽约铜价一度创下5.89美元/磅(约1.3万美元/吨)的历史新高,当前回落至4.42美元/磅,但仍较2024年均价上涨12%。短期需警惕关税落地后的库存回流压力,长期则关注矿端增量与新能源需求的再平衡。2. 关键变量跟踪 政策:美国232关税对供应链的实际冲击、中国电网投资力度(2025年特高压投资超5000亿元)。 供应:卡莫阿-卡库拉铜矿复产进度(西区已部分恢复,东区抽水四季度完成)。 库存:LME库存若跌破10万吨可能引发逼仓,而中国累库速度决定沪铜反弹空间。 结论:短期承压与长期韧性的博弈当前铜价基本面呈现“短期岌岌可危、长期结构性短缺”的矛盾特征: 短期:美国关税落地、中国需求淡季、库存回流压力可能压制铜价,LME铜价或下探9200美元/吨支撑位。 长期:铜矿品位下滑、新能源需求刚性增长(2030年需求或达3200万吨)将驱动价格中枢上移,2025年底有望回升至10,000美元/吨以上。 投资者需关注8月关税实施后的库存变化及9月美联储议息会议,短期以波段操作为主,中长期可逢低布局多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