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监管部门密集发布节日价格提醒:剑指乱涨价与价格欺诈,守护消费公平中秋、国庆双节临近,消费市场进入旺季,为防范各类价格违法行为,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全国多地及跨区域监管部门已陆续发布价格行为提醒告诫函,从住宿、餐饮、旅游到民生商品等重点领域划定价格红线,明确监管底线。## 核心要求:经营者需坚守的三大价格底线 1. 合法诚信定价,杜绝非理性涨价监管部门明确要求各类经营者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等法律法规,以生产经营成本和市场供求为基础,遵循公平诚信原则合理定价。对酒店、民宿等住宿行业,特别强调不得借旅游旺季、重大活动等时机肆意大幅提价;民生商品经营者需保障粮油肉蛋果蔬等必需品价格稳定,严禁囤积居奇、捏造涨价信息哄抬价格。山西省监管部门进一步明确,成本未明显增加时大幅涨价或涨价幅度远超成本增幅的,将面临法律风险。 2. 全面明码标价,消除隐形收费明码标价成为各领域的统一硬性要求,且针对不同行业细化标准:住宿领域:需在经营场所、官网及第三方平台醒目公示客房类型、计价方式、基础价格及清洁费、服务费等额外收费项目,价格变动需及时更新;餐饮领域:菜单需清晰标注菜品名称、规格、计价单位,禁用"时价""时令价"等模糊表述,高价食材单独标注,外卖打包费单独明示,结账前须提供消费明细;新兴领域:共享充电宝需在租借页面公示免费时长、计费标准、封顶价格;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实行价费分离,分别标示电价与服务费;公共服务:停车场需在出入口、缴费处设置公示牌,注明收费标准、免费时段及投诉电话,落实军警车辆等减免政策。 3. 严禁价格欺诈,履行价格承诺提醒告诫函明确列举了各类禁止性行为:住宿经营者不得在订单生效后以"系统错误"为由毁约加价,或虚构"满房"强迫消费者升级高价房型;餐饮经营者杜绝"两套菜单""低标高结";促销活动需明确标示折扣基准、期限及附加条件,严禁"先涨价后打折"等虚假优惠。对月饼等节令商品,特别强调抵制"天价"礼品,禁止通过过度包装、搭售贵重商品变相提价。## 重点领域:精准规范高频消费场景 旅游出行全链条管控景区服务:门票及内部缆车、观光车等项目需全面公示价格,不得通过"园中园""联票捆绑"变相涨价,严格执行特殊群体减免政策,规范宗教场所用品价格防"天价";交通运输:网约车、出租车需按规定打表计费,铁路、航空落实票价政策,高速公路执行节假日小型客车免费及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封闭区域:机场、火车站、高速服务区等经营者需严格明码标价,杜绝价格欺诈。 网络交易平台责任强化京津冀三地明确要求平台经营者加强对入驻商家的引导,不得出现首页标价低于详情页、促销规则与实际不符等情况,同时禁止干预商家自主定价或强制收费,从源头防范线上价格乱象。## 监管与维权:双轮驱动保障落地 监管部门:严查重处+公开曝光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均明确将加大节日期间巡查检查力度,对经提醒仍不整改、情节严重的违法行为依法从严查处。山西省更是明确了具体处罚标准:实施哄抬价格最高可处5倍违法所得或300万元罚款,价格欺诈最高可处50万元罚款。所有违规案例将公开曝光,形成震慑效应。 消费者:留存证据+便捷举报监管部门提示,消费者发现价格违法行为时,应妥善保留支付凭证、订单截图、价签照片等证据,通过12315、12345热线及时投诉举报。节假日期间,监管部门将确保投诉渠道畅通,及时核查处理维权诉求。此次多地同步发布的价格提醒告诫,既是对经营者的前置规范,也是对消费者的权益保障信号,为节日消费市场筑起了价格安全防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