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公司在近期研报中指出,AI算力需求的爆发正在推动PCB(印刷电路板)行业迎来量价齐升的增长周期,市场规模有望持续扩容。以下从核心逻辑、行业数据、技术迭代、竞争格局等维度展开分析: 一、核心驱动力:AI算力需求重塑PCB市场1. AI服务器需求激增 AI服务器对高性能PCB的依赖显著高于传统服务器。例如,AI服务器PCB通常采用20-30层的高多层板或HDI板(高密度互连板),而传统服务器多为12-16层板。单台AI服务器的PCB价值量可达5000元至10000美元,是传统服务器的5-7倍。这一升级直接拉动高端PCB需求,2025年全球AI服务器PCB市场规模预计达56亿美元,2026年将突破100亿美元。2. 算力基建推动资本开支周期 从2024年四季度开始,PCB行业进入新一轮扩产周期。与2021-2022年周期不同,本轮扩产主要由AI算力驱动,且需求持续性更强。中金预计,这一资本开支周期将持续超过两年,2025年下半年行业资本开支已呈现逐月加速趋势。例如,沪电股份、东山精密等头部企业分别投资43亿元和10亿美元扩产高端PCB产能,以满足AI服务器和高速网络设备需求。3. 原材料与设备成本传导 覆铜板(PCB核心原材料)价格受铜价上涨影响显著。2025年上半年,覆铜板进口均价同比上涨28.44%,出口均价上涨20.21%,推动PCB厂商提价转嫁成本。同时,高端PCB生产对设备要求更高,如钻孔、电镀设备价值量提升,国产设备厂商(如大族数控、芯碁微装)市占率快速提升,进一步支撑行业技术升级。 二、市场扩容:高端产品增速领跑行业1. 高端PCB结构性增长 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PCB市场规模同比增长6.8%,其中18层以上高多层板和高阶HDI板增速分别达18.5%和14.2%,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Prismark预测,2025年全球PCB设备市场规模将达77亿美元,钻孔、曝光、电镀等关键环节占比超60%。2. 应用场景多元化 除AI服务器外,低轨卫星、新能源汽车、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也拉动PCB需求。例如,低轨卫星单星PCB用量达20平方米,2025年相关市场容量预计50亿元;新能源汽车PCB需求增速超10%。3. 国产替代与全球份额提升 中国大陆已成为全球最大PCB生产基地,2021年产值占比达54.56%。在高端领域,生益电子、深南电路等企业在AI服务器PCB市场的份额持续扩大,2024年生益电子服务器产品收入占比已达48.96%。 三、技术迭代:新工艺催生增量需求1. MSAP工艺与封装技术升级 AI芯片的高密度集成要求PCB采用更先进的MSAP(改良半加成工艺),其电镀和钻孔环节价值量显著提升。例如,MSAP工艺需增加填孔电镀设备,技术壁垒高,国内仅少数厂商具备量产能力。同时,英伟达等企业研发的CoWoP封装技术(替代CoWoS)要求PCB承担封装基板功能,推动PCB向更高精度、更低热膨胀系数(CTE≤3.2)升级,单价可提升至10-12万元/平米,较传统工艺翻三倍。2. 材料与设备国产化突破 超低损耗覆铜板(如Megtron 6)、高频材料(PTFE、石英布)等高端材料需求上升,生益科技、华正新材等企业已实现技术突破。设备端,大族数控的激光钻孔机、芯碁微装的LDI(激光直接成像)设备在国内市场份额分别达35%和40%,部分产品性能超越进口设备。 四、风险与挑战1. 产能释放与供需平衡 尽管头部企业加速扩产,但高端产能(如18层以上高多层板)释放周期较长,预计2025-2026年供需缺口仍将存在。若需求增速不及预期,可能导致中低端产能过剩加剧。2. 原材料价格波动 覆铜板成本占PCB总成本的30%,铜价波动(如2025年LME铜价预计下探至9000美元/吨)可能影响行业利润率。此外,国际贸易摩擦、环保政策趋严也可能增加生产成本。3. 技术路线竞争 若AI芯片封装技术(如Chiplet)绕过传统PCB需求,或新型材料(如半导体封装基板)替代效应增强,可能对PCB行业形成长期挑战。 五、结论与展望中金认为,AI算力驱动的PCB行业量价齐升逻辑明确,市场规模有望持续扩容。短期看,高端产能缺口和原材料涨价支撑价格上行;中长期看,技术迭代(如CoWoP、MSAP)和新兴应用(如低空经济、机器人)将打开增长空间。具备技术储备和产能弹性的头部企业(如沪电股份、深南电路、生益电子)及设备厂商(大族数控、芯碁微装)将优先受益。投资者需关注产能释放节奏、原材料价格及技术路线变化,把握结构性机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