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瑞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公司营收同比增长10%至146.5亿美元,远超市场预期的135亿美元,净利润达29.1亿美元,调整后每股收益(EPS)为0.78美元,同比增长30%。基于这一强劲表现,辉瑞将全年调整后EPS指引上调0.10美元至2.90-3.10美元区间,同时维持全年营收预期610亿至640亿美元不变。 核心增长驱动因素1. 新冠产品显著回暖 新冠疫苗Comirnaty全球销售额同比激增95%至3.81亿美元,主要受益于美国市占率提升和国际市场合同交付增长。口服药Paxlovid收入增长71%至4.27亿美元,美国净价上涨及前期返利调整成为主要推手。这两项产品的复苏直接贡献了约5.5%的营收增长。2. 创新药快速放量 RSV疫苗Abrysvo:收入同比飙升155%,产妇适应症需求激增和国际市场上市是核心驱动力。 肿瘤药物组合:Padcev(尿路上皮癌治疗)增长38%至5.42亿美元,Lorbrena(肺癌靶向药)增长48%至2.51亿美元,两者在美国及中国市场渗透率提升显著。 传统大品种稳定:抗凝药Eliquis收入20.03亿美元(+6%),肺炎疫苗Prevnar系列超出市场预期,展现“多元化+创新”产品组合的韧性。3. 成本优化与业务整合 自2024年启动的大规模成本重组计划已实现超过20亿美元的年度化节省,目标到2027年累计节省40亿美元。同时,2024年以430亿美元收购的Seagen(ADC技术公司)正有序整合,预计将成为未来肿瘤业务增长的核心引擎。 市场反应与战略调整财报发布后,辉瑞美股盘前最高涨幅近4%,收盘上涨5.1%,股价升至24.73美元。管理层强调公司正处于“重建增长引擎”的关键阶段,未来将通过以下策略巩固优势: 研发聚焦:尽管终止GLP-1管线(如PF-06954522),但在肿瘤领域持续投入,新一代艰难梭菌疫苗计划于2025年进入3期试验。 政策应对:针对特朗普政府可能实施的药品关税,辉瑞表示美国10处生产基地具备充足产能,可缓冲关税冲击,并计划将部分生产转移至本土。同时,公司已收到白宫关于“最惠国”定价的信函,正在评估降价对利润率的影响。 风险与挑战1. 专利悬崖压力:抗凝药Eliquis(2026年专利到期)和乳腺癌药物Ibrance(2028年专利到期)等重磅产品面临仿制药竞争,可能影响长期收入。 2. 政策不确定性:药品关税实施细节(如API来源地认定)尚未明确,若按最终产品生产地征税,可能增加海外供应链成本。 3. 市场竞争加剧:GLP-1领域连续失利后,肥胖症治疗战略需依赖外部合作补位,而肿瘤领域面临Keytruda、Opdivo等竞品的专利到期后仿制药冲击。总体而言,辉瑞二季度业绩验证了其产品组合转型的初步成效,上调盈利指引反映管理层对成本控制和创新药放量的信心。然而,政策环境和专利到期风险仍需持续关注,尤其是2026年后的增长可持续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