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期待各方明年共赴深圳之约”
浩瀚的太平洋,将再次见证亚太经合组织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当地时间11月1日上午,韩国庆州和白会议中心,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第二阶段会议正在进行。会议中心内,各方期待凝聚在一个关键环节——APEC东道主交接。
2026年,中国将第三次担任APEC东道主。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举办地和时间将在这一刻揭晓。
面对各方期待,习近平主席郑重宣布:中方将于明年11月在广东省深圳市举办APEC第三十三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待各方明年共赴深圳之约,共商亚太发展大计,共创亚太美好明天。”
01 东道主交接:历史性时刻
“2026,深圳见!”在庆州采访APEC会议的媒体记者,迅速将这一消息传遍全世界。
主持会议的韩国总统李在明同习近平主席紧紧握手,表示祝贺。他说,去年在秘鲁宣布中国担任2026年APEC东道主以来,中方做了很多准备工作。
“现在,在习近平主席的领导下,APEC将开启新的航程。”
在随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李在明对明年的会议表达热切期待:“相信深圳会议将取得更大成功,亚太地区将实现更多发展,盼望明年与各方在深圳重聚。”
交接环节结束后,多位与会经济体领导人主动上前,同习近平主席亲切握手交谈,表示期待着一年后相聚深圳。
02 亚太合作:挑战与担当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遭遇回头浪,APEC作用更加凸显。
国际形势变乱交织、亚太开放合作面临新的严峻挑战,各方期待APEC作为亚太地区最重要的经济合作机制,能够重温初心。
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指出:“中方愿以此为契机,同各方携手构建亚太共同体,促进亚太地区增长和繁荣,着力推进亚太自由贸易区、互联互通、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务实合作,为亚太发展注入更大活力和动力,更多造福亚太人民。”
有目标,有方向,有举措。国际观察人士评论说,中国第三次担任APEC东道主,体现了中方对亚太合作的责任担当。
03 深圳:从渔村到奇迹
2001年在上海、2014年在北京,中国两次举办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铸就APEC发展史上两座重要里程碑。深圳,为何成为2026年APEC会议的举办地?
习近平主席娓娓道来:“深圳地处太平洋沿岸,几十年间从一个落后的小渔村发展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是中国人民创造的世界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也是中国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重要窗口。”
深圳,中国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重要窗口,地区生产总值从1980年特区设立时的2.7亿元人民币跃升至2024年的3.68万亿元人民币。
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孕育出华为、腾讯、比亚迪等一大批高科技企业,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21年居全国城市首位,研发投入强度跻身世界创新城市第一方阵。
04 国际回声:热切期待
“是深圳!”卡塔尔半岛电视台记者约翰·鲍尔在庆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国际媒体中心全程观看了习近平主席的讲话。
鲍尔此前常驻中国香港,曾近距离感知深圳的“蝶变”故事,因此格外期待明年能前往深圳报道这场会议。
在庆州会议新闻中心聆听习近平主席讲话直播的法国媒体记者切利奥·菲奥雷蒂说:“此刻我已经开始期待,明年前往深圳报道这场盛会,捕捉中国的开放脉动与发展温度,向世界传递APEC‘中国年’的一个个精彩瞬间。”
“深圳成为2026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举办地,这是令人振奋的消息!”泰国正大集团资深副总裁兼中国战略发展与合作总裁黄伟伟说,这彰显了中国坚持在开放发展中与亚太分享机遇、合作共赢的决心。
正大集团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最早对华投资的外国企业之一,1981年获得深圳“001号”中外合资企业营业执照。
05 共赴未来:亚太新航程
亚太经合组织政策支持小组主任卡洛斯·栗山认为,世界正经历一场深刻变革,亚太地区面临着日益增长的不确定性。
他说,中国举办明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将为各方提供一个共商区域发展大计、回应共同关切的平台,有效推动亚太各经济体提升互信,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
美国国际问题专家、前驻白宫记者威廉·琼斯表示:“我期待并相信,通过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亚太落地生根,中国将为世界展现更稳定、更和谐的愿景。”
“放眼全球,不少地区仍处于分裂与动荡的阴霾之中,中国提出的倡议主张犹如穿越迷雾的光芒,为亚太和世界照亮前行方向。”
位于香蜜湖片区的深圳国际会议中心预计年底投用,具备承办国际高端论坛的能力。项目总建筑面积约47万平方米,采用园林式生态化设计,既体现岭南文化,又符合深圳气候特色。
明年11月,当APEC成员领导人齐聚深圳时,他们看到的将不仅是一座城市的繁荣,更是一个亚太合作新航程的开启。
浩瀚的太平洋,将再次见证APEC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
|